「網紅真的有政治或公共事務的影響力嗎?」 探討網紅的粉絲政黨偏好

在近年總統選舉中,候選人們積極與網紅合作,其目的在吸引年輕選民的支持,顯示網路已成為各候選人角逐選民關注的主要競爭場所,他們利用網紅的影響力來宣傳政治訊息或公共事務,以吸引粉絲和製造話題,進一步加熱選情。然而,網紅是否真的能左右選舉結果呢?為了確定網紅對政治或公共事務的影響力,本電子報參考了「傳播調查資料庫2022年第三期第一次:傳播與公民社會:公民與政治傳播」的調查數據(對象為18歲以上民眾,n=2,015)進行分析。

選舉一直來,小草吹又生? 

柯文哲和吳欣盈在這次總統大選拿到26.45%的選票,以及立法院八席立委的成績,讓民眾黨成為臺灣政壇崛起速度最快的政黨。鮮少聽聞其政黨組織、文化與價值的討論,執政成績只有2屆的臺北市政,以及現任的新竹市政,民眾黨卻能夠在短期間內與兩大黨平分秋色。如此的崛起速度,如果不是基於政黨理念,也不是得利於執政成績,那麼會是什麼?

從農地工廠看臺灣農地制度的變遷

近年來臺灣最受到關注的土地問題是農地工廠的管制議題。據媒體報導,自《工廠管理輔導法》的「特定工廠登記辦法」通過之後,法律規定要求在2016年之前設立的農地工廠,必須要在2022年3月19日前申請納管,並於2033年之前提出關於污染、消防安全等改善計畫,最後在2040年前必須完成土地變更為「特定目定事業用地」,最後達成就地合法的目的。但是這樣的做法卻讓不少環團批評讓農地工廠就地合法,會讓農地破碎化亦無法解決污染問題,而工廠業者則是覺得法令限制仍然過多,會使得大部分的農地工廠業者無法滿足規範,而無法申請就地合法。[1]本文認為,在農地工廠這個議題中最令人好奇的是:為何臺灣政府為何會允許農地工廠出現?

不只是生命鬥士:紀念陳俊翰博士在臺灣障礙權利運動上的足跡

陳俊翰博士,也是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的被提名人,在過年期間因病過世,引起許多回響。各界惋惜聲不斷,也紛紛用「生命鬥士」來彰顯俊翰短暫卻燦爛的一生。 障礙研究對「生命鬥士」的論述其實是採取批判態度的。 為自己的生命奮鬥當然是值得肯定的事。 但是生命鬥士論述很容易讓我們把「障礙」視為個人應該克服的問題,忽略結構條件的限制與歧視。

【巷仔口看大考】什麼是「標籤」

在113年的學測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中,題目引用了社會學家貝克的觀點:「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這個看法源自貝克所屬的社會學傳統──象徵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該學派主張人類具備思考與定義情境的能力,並會根據這些定義與詮釋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所謂的社會現實,正是由人們基於共享的象徵意義進行互動而逐步構築起來的。

【作伙來想社會】誰是民粹主義者?臺灣民粹主義的特色

▌根據你們的研究,什麼是民粹主義/民粹主義者? 蔡明璋:民粹主義,我們簡單說,是一種政治的想法,自認為自己是代表人民的心聲,來號召他的支持者或是選民,去對抗舊的體制及裡面的政治菁英。民粹主義者認為:舊體制中,掌權者都是同質性的一群人,無法進行改革。所以他們認為說,政治的事情,人民自己來就可以。這種想法,最近在世界很流行,美國、亞洲,都有這個現象。臺灣的總統大選也有發生這種現象,引起大家注意,這也是很需要研究的現象。   ▌在這篇文章中,你們是如何去看臺灣民眾的民粹主義的程度有何不同?是怎麼測量民粹主義程度的? 蔡明璋:一方面是民粹主義的支持者或是群眾,在全世界都有出現。所以他不是一時的現象。他是一個社會政治、體制之下,發展得很複雜,很高度發展的狀況之下,都有可能發生這種結果。 所以,不能只研究臺灣人支不支持民主,這是以前學者最有興趣的題目。現在新的研究方向就是說,大家是不是有可能,在特定的時間來支持民粹主義。 我前面有說過,民粹主義的基本元素就是說,相信人民的權力、力量受到政治菁英的阻礙,感覺在現在的制度之下沒有出路。所以產生這種反抗的勢力,所以有些人就集結起來,像這種現象。 如果要說到這個民粹主義的測量。有四個重點要注意。

鄭怡雯/《末代礦工攝影展》:在後煤業時代,為礦工的勞動歲月留下刻痕

在選舉的風口浪尖下,從礦工寮到礦工之子引爆的礦工議題,一時間在台灣社會吵得沸沸揚揚。儘管台灣煤業已成過去式,此刻在高雄勞工博物館展出的《末代礦工攝影展》,訴說的卻是另一個在選舉脈絡之外、現在進行式的礦工故事。

文化產製研究與計算社會科學:文字及自然語言資料的運用

計算社會科學在近十年間蓬勃發展,在包括社會學的數個社會科學領域中,此類著作的數量,都在大約2012年左右開始明顯增長。計算社會科學,通常指的是運用計算方法及數位資料(如媒體與社群媒介內容、商業或行政活動紀錄、數位化的歷史資料等),探究人類行為的研究(Edelmann et al. 2020)。所謂的計算社會科學,並非在近年才橫空出世,與較為人熟知的「大數據」、「機器學習」等相關名詞類似,計算社會科學的發展,其實奠基於許多在1980年代或更早之前,即已發展出的統計模型,再加上近年數位資料的大量產出,以及電腦運算能力的進步,才逐漸被廣泛應用到更多的學科與研究領域中。

日本的香港研究──一個歷史的視角

日本和香港在文化(動漫、電影、美食等)、經濟(貿易、投資)、教育(留學)等方面有著悠久的密切交流歷史。然而,當我們談論「香港研究」時,雖然這個領域在日本已經有長足的發展,但香港研究只是中國研究和亞洲研究的一小部分,能夠將自己稱呼為「香港研究學者」的人,以及這些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和書籍數量是有限的。

在台灣建構香港研究資料庫

自2019年反修例運動以來,香港的政治局勢急劇惡化,香港研究本身也面臨重大的調整和挑戰。本文將討論台灣學術界在此過程中的新興角色,並以筆者參與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建中的香港研究資料庫為討論案例。